當前位置:首頁>一起惠資訊>購物資訊>傳統(tǒng)零售vs電商:網店也是實體店的體驗店
傳統(tǒng)零售vs電商:網店也是實體店的體驗店
一起惠2014-03-31 09:58:03855 次

    受電商沖擊,實體店持續(xù)遭受著淪為體驗店的陣痛,也就是說,許許多多顧客走進實體店,試好衣服,然后用手機在網上找到同款商品,用更低的價格購得。淪為體驗店是實體零售商現(xiàn)在這個階段的痛處所在。面對越來越多的顧客在網上購物,實體零售商的機會在哪里?最近,一份來自BI Inetlligence的研究調查報告中稱,有點出人意料的是,目前還出現(xiàn)了“網上體驗店”的現(xiàn)象,也就是,不少顧客在網上瀏覽商品,了解商品參數(shù),然后再到實體店購買的一種現(xiàn)象。


其實,網上體驗店并不是一個新事物,在早期的網購階段,很多消費者都是在網上搜索商品,然后到實體店購買。而現(xiàn)在有所改變的是實體零售商們開始利用這個趨勢和現(xiàn)象,在實體零售頹勢下抓住這個機會,為顧客提供額外的服務,并且提升實體門店的銷售額。

在這份研究調查報告中,研究了實體門店體驗店和網上體驗店的比例,以及其他問題。是什么現(xiàn)象驅動了這種趨勢?不同的實體門店體驗店看起來會有什么不同?實體零售商有什么優(yōu)勢?面對網上體驗店趨勢,實體零售商做了哪些努力去提升銷售額?

實體門店體驗店VS網上體驗店

1、“體驗店”曾經被認為是實體零售商最大的威脅,但是現(xiàn)在看來,網上體驗店的現(xiàn)象比實體體驗店更加普遍。調查表明,美國有69%的人把網店當成購物前的體驗店,在網上搜尋資料,然后去實體店購物,而僅有46%的人把實體店當成體驗店,然后去網上購物。

2、和大部分人預想不一樣的是,實體門店體驗店并不是年輕人的專屬。事實上,年輕人更喜歡把網店當成體驗店,比如他們在買電子產品、鞋子、運動裝備、化妝品等物品時,更喜歡在網上瀏覽了解商品特性,然后再到實體店購買。

3、亞馬遜是那些把實體零售店當體驗店,試完商品后,再去購物的首選網站。但同時,亞馬遜也是顧客在其網站查看商品的性能和參數(shù)后,轉而去其他地方購物的人數(shù)最多的網站。

4、社交媒體已經不僅僅是網上商品推廣的最好資源,也將成為實體零售商最好的推廣渠道和資源。

5、僅有一小部分實體零售商抓住了“網上體驗店”這個趨勢的機會。實體零售商意識到他們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可以利用實體門店的真實購物體驗和新技術,與網上的對手競爭。他們可以利用各種策略,比如經驗豐富的銷售人員、在門店可取線上訂單、門店提供免費無線網絡,智能手機優(yōu)惠等方式,去推動這些在實體店體驗的購物者消費。

6、新技術的出現(xiàn),可以提升購物體驗。智能手機系統(tǒng)可以用來維護客人信息,機器手可以把衣服遞進更衣室,無線技術可以標注門店的位置,智能手機能完成線上支付。

7、以上這些變化背后的邏輯是:成功的實體零售商不僅僅把自己當成“供應商”,而是要把自己當成顧客周邊隨時可供調用的商品資源。

零售家語:網店和實體店的“曖昧”關系

正如研究調查報告中所提到的一樣,網上淪為體驗店并不是一個新現(xiàn)象,而是從網購一出現(xiàn)就伴隨著存在的。雖然報告主要針對的是美國零售,但對比中國國內的零售業(yè)發(fā)展,其情形基本相近。從時間上看,網店和線下實體店的關系大致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網店是實體店的體驗店。網購剛興起的時候,消費者對于網絡上的商品的態(tài)度更多的是怕被騙,怕東西不如照片中的好,而更愿意相信實體門店的信譽和商品質量。但是在購物前如果能夠更加了解商品特性就更能夠買到自己中意的產品,所以消費者利用網絡零售商了解商品,進而在線下商店購物。在這個過程中,就是網絡零售商滲入消費者生活的初級階段。

第二階段,實體門店淪為網絡零售商的體驗店。隨著網絡電商的迅猛發(fā)展,如國外的亞馬遜,國內的淘寶、天貓、京東、1號店,因為沒有店鋪租金等費用,網上的商品價格優(yōu)勢凸顯,再加上無條件退貨、當天送達等各種配套服務逐步完善,圖片也越拍越精致,商品參數(shù)越來越完善,而隨著網絡零售商品牌的樹立,消費者對網購商品的信心大增。點點手指商品就能送到家,不僅省去了糟糕天氣出門購物的麻煩,最主要的是商品價格占優(yōu)絕對優(yōu)勢,這也是消費者在實體店試好商品,再在網上下單的最主要原因。

在此過程中,實體店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完善自身的購物體驗,通過有效方式降低自己的成本開支,而是選擇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封閉式競爭。以零售家家人自己購物體驗為例:去年冬季我去實體門店購買大衣,因為價格較高,猶豫不定,想要發(fā)給朋友看看是否合適。我剛想要拍照,店員就厲聲說:我們門店是禁止拍照的。其實,本來我是蠻中意那件大衣的,如果朋友說合適,我立馬就會下單付錢。但是經店員這么一說,我購物興趣全無,感覺自己做錯了事情,也就放下大衣,從此不再光顧那家實體門店。

另一方面,實體門店商品的價格也一直降不下去,也成為這輪競爭中完敗的主要原因。在此階段,網絡購物完勝實體門店,線下的門店逐步淪為體驗店。去年開始,就涌現(xiàn)大量實體門店關閉的消息。

第三階段,同生共榮階段,也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線上線下相融合(O2O,顧客為尊)的過程。實體零售商抱怨門店租金太貴,價格降不下來。可是殊不知,網絡零售商也遇到了自己的陣痛。雖然沒有門店租金壓力,但是倉庫的租金壓力、工作人員的工資壓力、物流的壓力、甚至是包裝的成本。除掉這些外,網絡零售商還面臨著顧客信息外泄、假貨不斷等種種的指責。其實,這是一些新事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以后的必然產物,問題不斷暴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成為了競爭對手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成為了行業(yè)洗牌的主要原因。

在次過程中,不僅實體店成為體驗店,不少網店也重新成為體驗店,顧客變得更加敏銳,他們發(fā)現(xiàn)網購的不一定帶來最大的實惠,他們漸漸覺得,無論網購還是在實體店消費,購買到價格公道、質量有保障的商品才是符合“初心”的需求。這也是,在實體零售商進軍線上的線上的同時,純電商們也在不斷設法走到線下的原因。最終,我們必須用兩只腳走路,才能走得更遠,只用一只腳走路而且走得好甚至成為運動會的冠軍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

所以,不管是實體零售商還是網絡零售商,問題和威脅都存在,機會卻也都存在。與其抱怨自己的困境,不如放開自己的心胸,接納競爭對手,學習競爭對手,用更良好的購物體驗來吸引消費者。比如網上的商店可以借助線下的門店,讓消費者感觸到實物,而線下的門店可以提供送貨上門等網上零售商提供的服務?;ハ嗬酶髯缘膬?yōu)勢,資源互補,服務好消費者,才是零售商的天職。



標簽: 一起惠

上一篇:茅臺假酒營銷新手法:借電商銷售假特供酒

下一篇:海爾電器凈利20.37億 電商入賬17.58億


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自互聯(lián)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fā)現(xiàn)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每周熱門資訊更多
推薦商家更多
京東商城
最高返利56%
蘇寧易購
最高返利5.6%
榮耀商城
最高返利3.5%
拼多多
最高返利35%
華為商城
最高返利3.5%
考拉海購
最高返利7%
當當網
最高返利4.2%
萬表網
最高返利6%
唯品會wap端
最高返利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