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易買得
近日,德國連鎖超市Lidl以旗艦店形式入駐天貓國際,憑借跨境進口電商首次入華。初期,Lidl旗艦店上線216個SKU,覆蓋食品、茶飲、保健品、母嬰、美妝個護等核心品類。目前,店鋪已經(jīng)在天貓國際德國國家館中獲得突出展示。事實上,德國最大的零售批發(fā)超市麥德龍、美國最大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Costco、與Lidl并稱德國連鎖超市雙雄的Aldi等早已紛紛入駐天貓國際。無疑,跨境電商平臺已經(jīng)成為國際連鎖超市親近中國消費者的捷徑。不過,各家策略大有不同。Lidl能否在天貓國際這條捷徑之外,找到更多消費者觸點,更進一步深入中國市場呢?對比幾家類似品牌在中國的成長史,我們或許可以看到它的更多“未來”。(1)COSTCO:在天貓開“雙店”作為精選超市,Lidl在選品時,每一種產(chǎn)品只要一種型號,這與追求每個品類頂端優(yōu)勢的COSTCO非常相似。此前,主攻實體的COSTCO一直認為中國市場并不適合線下布局,于是選擇繞道天貓國際,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方式進入中國。憑借在天貓國際旗艦店中積累的經(jīng)驗和數(shù)據(jù),COSTCO前不久又在天貓開設了旗艦店,用一般貿(mào)易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兩種方式一起發(fā)力。同時,其官方表示,不久之后還將在上海開出中國大陸首家線下門店。面對成熟而復雜的中國電商環(huán)境,Lidl作為門外漢選用了和COSTCO一樣的入華方式,未來也同樣有機會復制COSTCO“天貓雙店”的路徑。當然,如果線上業(yè)務足夠成功,也不排除Lidl走到線下的可能。(2)家樂福:自建電商平臺歐洲零售集團家樂福的入華路徑和Lidl不同。早在1995年,家樂福就在中國大陸開起了大賣場。走通了線下路徑的家樂福也會涉獵很多進口商品,但它選擇直接自主研發(fā)了自家App。與僅入駐第三方平臺不同,家樂福通過自己的App開始了線上線下打通的布局。然而,推出App需要在中國擁有強大的品牌效應,以及足夠的龐大的客戶群體,從這一點看,這種方式并不適合Lidl。(3)沃爾瑪:自建電商平臺、收購成熟電商、牽手京東Lidl和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有著不解之緣,因為正是Lidl和Aldi一起將沃爾瑪趕出德國這一役,使其名聲大振。不過,憑借營業(yè)額成為全球最大公司地位的沃爾瑪,早以實體店進入了中國,并且已經(jīng)在中國擁有了包括沃爾瑪App、山姆會員App等電商資源。在需要快速借助電商轉型的時候,沃爾瑪依靠強大的實力直接并購了國內(nèi)線上超市1號店,讓自己徹底變身。2016年10月,沃爾瑪又與京東達成戰(zhàn)略合作,沃爾瑪全球購旗艦店入駐京東,通過跨境電商方式引入更加豐富的商品。經(jīng)過一年的發(fā)展,沃爾瑪全球購官方旗艦店成長為京東全球購平臺上品類最齊全的店鋪。相對于自建電商,收購成熟電商可以讓品牌的電商起點更高,投入精力更少。不過Lidl想要走這條路,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足夠支撐國內(nèi)外對接的強大供應鏈,可能性不會太大。(4)麥德龍:全渠道搶占流量據(jù)了解,Lidl走的是批量進貨降低成本的路線,一批訂貨量不低于50000件;還會在全球?qū)ふ覂?yōu)質(zhì)供應商,將符合標準的產(chǎn)品貼上自有品牌……批量、自有品牌,這些關鍵詞難免會讓人想起麥德龍。麥德龍和Lidl一樣入駐了天貓國際,當時更直接幫天貓國際建立起了德國館。不過,入駐天貓國際并不是它的入華手段,這已經(jīng)是麥德龍進入中國近20年之后的事了。與一般的零售超市不同,麥德龍有很大一部分為“批發(fā)”業(yè)務。至今,在麥德龍的超市中,還可以看到一批批企業(yè)預定貨物,toB的大批量訂單也正是麥德龍直接用實體店殺入中國的底氣。也是這一點,造成了其與Lidl入華方式的不同。目前,麥德龍在中國的布局秉承“一體兩翼”的概念,即以實體商場為本體,網(wǎng)上商城與天貓旗艦店同步運營。而Lidl剛剛入華,想要發(fā)展為全渠道,似乎還需要更多積累,甚至在簡單的零售模式上做出更多突破。小編了解到,天貓國際中的大型海外商超百貨類零售商已有數(shù)十家。美國的Costco、Macy’s、Target、SaksFifthAvenue,英國的Sainsbury’s、HouseofFraser,德國的麥德龍,西班牙的Dia,意大利的IPER、Eurospin,澳大利亞的Woolworths、ChemistWarehouse、Metcash,新西蘭的Countdown,韓國的E-MART,日本的AEON、松本清、三越伊勢丹,泰國的Kingpower等,都是在這兩年陸續(xù)入駐的。如今,Lidl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只是,如果想走出第三方平臺尋找更多渠道,還需要面對很多新的挑戰(zhàn)。某國際品牌代運營商表示,入駐大電商平臺幾乎是所有國際零售商的首選途徑,可以低成本“試運營”,但線下布局就會遇到很多風險,“選址、人力、租金等會讓海外零售商失去原有優(yōu)勢。2014年就進入中國的Costco目前也只有天貓這個渠道,近期才稱計劃布局線下,Lidl也是一樣?!绷碛锌缇畴娚绦袠I(yè)人士指出,同類的競爭對手越多,競爭就越激烈,建立起獨特優(yōu)勢尤為重要。“韓國樂天就是一個相對反面的案例,很多韓國品牌都有自建的天貓店,如愛茉莉、唯美鋪等,它自身沒有形成優(yōu)勢。”他指出,Lidl入駐天貓國際相當于進入了一個瞬息萬變的行業(yè),需要在一年左右的時間看到成效,否則恐怕也難逃退出的命運。“很多海外零售商來到天貓,恐怕都是陪跑。”一位知情人士向小編直言,不了解中國零售市場、不熟悉中國電商平臺規(guī)則、代運營不成熟,包括電商平臺流量飽和等都可能是海外零售商的阻礙。即便如此,中國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對海外商超的誘惑仍然是巨大的,根據(jù)去年年底的數(shù)據(jù),天貓國際共引進了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qū)、覆蓋3700個品類的14500個海外品牌。除了母嬰、保健品、美妝、數(shù)碼家電等進口標品品類之外,服飾、家居、飾品等非標品類招商劇增。其中,百貨商超類零售商的數(shù)量一直在不斷增長。線下業(yè)務兵敗中國的韓國易買得就曾表示,與阿里的合作是重新戰(zhàn)略布局中國市場的基礎。也許,短期之內(nèi)尚不能明確各家戰(zhàn)略的優(yōu)劣,但隨著大平臺的國際化和跨境政策的持續(xù)開放,可以預見還有更多的Lidl會通過電商渠道加入到中國市場中來。
一起惠2017-10-12 09:17:54504 次
日本經(jīng)濟新聞獲悉,韓國大型超市易買得(E-MART)計劃將大部分中國店鋪出售給泰國正大集團,目前已啟動談判。易買得的在華業(yè)務持續(xù)虧損,而且因駐韓美軍部署終端高空區(qū)域防御系統(tǒng)(簡稱薩德、THAAD)的余波,業(yè)績進一步低迷。5月底,易買得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韓國報紙《每日經(jīng)濟新聞》8日報道了出售消息。據(jù)報道,易買得將位于北京等地的6家店鋪中的5家出售給正大集團,其余1家出售給其他企業(yè),將在2018年之前退出中國。預計最早將于下周與正大集團發(fā)布協(xié)議。對正大集團而言,中國是占集團營業(yè)收入近4成的最大海外市場。不過,正大的在華業(yè)務以雞肉和加工食品為中心,零售業(yè)務僅運營約60家店鋪,規(guī)模較小。正大在泰國廣泛掌控著食品相關領域的上下游業(yè)務,希望在中國也擴大下游業(yè)務。易買得1997年進入中國。2010年店鋪數(shù)量擴大至26家。但是進入2010年代后,中資超市提高了經(jīng)營能力,競爭日趨激化。2014年易買得在華店鋪減少至10家,2016年又減至7家,分階段縮小了規(guī)模。在韓國超市中,樂天在華運營約110家店鋪。由于薩德問題的余波,其中約90家店鋪停止營業(yè),員工的人工費等成為沉重負擔,但樂天相關人士表示,“并未考慮退出中國”。
一起惠2017-09-12 09:29:03389 次
韓國新世界集團副會長鄭溶鎮(zhèn)31日表示,集團旗下易買得超市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這是自易買得超市傳出將關閉在華業(yè)務以來,集團高層首次出面證實。據(jù)悉,易買得超市1997年首次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已有20年的在華經(jīng)營歷史。據(jù)韓國紐西斯通訊社31日報道,當天新世界就業(yè)博覽會在京畿道高陽市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會后,新世界集團副會長鄭溶鎮(zhèn)與記者會面時表示,“易買得超市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報道援引業(yè)界人士消息稱,易買得退出中國市場后,會以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為中心繼續(xù)開展海外業(yè)務。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稱,易買得最早于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并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易買得”超市。不過從2011年開始,由于經(jīng)營狀況不佳,易買得開始對在華業(yè)務進行結構整頓。上海老西門店的租賃合同原定于本月末到期,至今也未續(xù)約。目前運營中的6家門店也計劃年內(nèi)全部關閉。據(jù)韓聯(lián)社早前報道,有分析認為,沒能把店鋪和品牌本地化是易買得退出中國的主要原因。而韓國部署“薩德”以后,中韓關系持續(xù)緊張,這使易買得不再指望能經(jīng)受更多挫折。
一起惠2017-06-01 09:20:45276 次
每周熱門資訊更多
- 【公告】京東商城2025年2月結算公告2025-04-11
- 【公告】唯品會2025年3月訂單結算通知2025-04-11
- 2025年4月確認返現(xiàn)的商家2025-04-11
推薦商家更多
一周熱門排行更多